自1995年開始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區教茶與推廣中華茶文化, 自掏腰包不是為米折腰而是為質優茗茶與為中華茶文化傳統的維護與傳承竭盡全力, 只為了期許自己不光是要謹慎仔細在文化融入過程中選擇做對的事, 更重要的是要把事做對做好. 這些年不是沒有受到利誘, 也更是經常因為自己天生不好哄捧拍馬屁, 所以經常被貼標籤, 我學會保持冷靜, 以冷漠態度要求自己更強化與身學習. 既使在資金有限及有一段生活拮据的情況下, 我對茶的鍾愛與堅持毫不敢放鬆.
這些年看著茶的消費市場的成長自己心裡自然是欣喜, 但是市場中多為加味, 拚混, 與冒名充斥, 消費群裡對茶的誤知誤解與誤用的情況更是嚴重. 我在一方面提醒自己千萬不可為了短期利益而否定過去近二十年的努力. 這一切也全都靠自己激勵自己. 這些年推廣茶(包括大陸與台灣的茗茶)從未受到台灣或是大陸媒體的青睞來做瞭解, 直到有機會在華文報上開始茶人茶語專欄後, 總算讓我有一個跟此間華人分享的機會. 這些年默默的努力在今年四月受到台灣區製茶工業公會的認可給予我獎章, 這一份驚喜的認可與表獎變成促進我更堅持與努力的動力.
當聽到台灣區製茶工業公會將組團參加兩年一次的咖啡與茶專業展的時候, 我立刻跟公會聯絡表達希望能參加, 共同為推廣台灣茶努力. 很高興今年我有機會參與, 同時公會也表示希望我日後能在歐洲就近多為推廣台灣茶提供協助與努力. 這個念想正好與我的期望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為了九月六日到九日在漢堡的參展, 我跟先生特別跟公司請假, 滿心歡喜地前往. 這一次台灣區製茶工業公會會員連同我一共八家參展. 除了我們是以推廣台灣茶與茶文化而不以銷售為重點, 其他的多為茶商都希望能對歐洲市場有了解與接單. 在正式開展前, 我略微看了一下並且協助幾家把茶與德文的介紹資料放對. 台灣的茶商們都很有參展的經驗所以在有餘時間我就在台灣區旁邊來自中國大陸各省份的攤位去相互了解一下.
這一次我即早跟展方爭取到在會場三天的活動中能給我們兩場公開品嘗台灣茶的機會, 感謝公會的范秘書帶了台灣五大茶類的代表性茶過來. 第一天的品茶活動中我選擇了傳統工藝不同發酵度的茶(台北文山區的包種烏龍與新竹的東方美人)來體會在不同發酵與工藝烏龍會在香與味能展現的不同風采,. 展會中最後一天我則選擇了台灣最高峰的大禹嶺烏龍與南投鹿谷的凍頂烏龍, 讓來品茶的外國朋友了解烏龍的精采不限於海拔多高而已.
這一次在漢堡我有榮幸與認識日本茶輸出協會的副理事長, 同時在他與來自日本的製茶茶師們的展示與介紹下對日本茶有了更清楚的認識與了解. 這一次很也高興的 能跟韓國製茶朋友, 允, 再聚首, 他的手採及手製有機紅茶的精采真的不容我們台灣與中國大陸從事質優紅茶製造業者掉以輕心.
最後一天下午我盡力在會場多對這一次拿出好茶來參展的大陸茶農與香港茶商接觸. 正好在雲南茶公司品普洱生茶, 在跟老先生交談甚歡的時候, 他們即時要求我協助他們的品茶活動, 我當然是欣然同意, 因為那是給我自己對普洱茶有更好了解的機會. 同時很高興又認識一些新的茶朋友.
我知道在台灣有許多人有清楚的政治意識分野, 但是多年來我則是倔強的堅持與秉持一味同心理念推廣質純質優好茶與中華茶文化的我, 只問茶好乎, 人誠否. 只要茶好我不讓任何政治意是影響我. 更何況今天有許多台灣茶農在對岸種茶, 製茶與打拼, 他們的努力, 付出與成長豈能因為茶園不在台灣本島就被否定呢?
在展會中有東歐的茶公司問我若是要買台灣茶最好是不是直接找茶農還是跟茶商合作最好. 我跟他們解釋, 在表面上雖然他們只看到烏龍與紅茶兩大茶類的名字, 但是其中花樣之豐富不是一家茶農就能涵括的了. 尤其是 後精加工部分, 有很多時候就看茶商與製茶者的功力了. 在跟他們解釋的時候當然我無法把一個很重要的重點講得太明白, 因為在台灣買的茶是否是純台灣本地茶還是有進口混批的茶, 那怕是要買茶的台灣人都會面對的同樣挑戰. 癥結點在買方對茶的真正了解有多少.
這一次在會場, 不管是台灣茶商也好, 大陸茶葉公司也好, 類似的共同願想就是能接到大單子. 而反觀這一次在展會中有很大陣仗的日本輸出協會與其他在推銷日本茶的公司, 人家日本為什麼能讓一個抹茶變成時尚, 而且是在高價的情況下讓消費者喜歡與放心以高價購買, 這實在是件很值得我們反省的事情. 這一次在廣西茶公司那裏看不到廣西知名黑茶, 八堡茶, 而只有適合做茶袋的碎茶與珠茶等低檔的茶時, 我不禁感嘆雖然這一次我們台灣展區各參展茶商都是拿台灣的烏龍與紅茶, 有特點性, 但是 我們海峽兩岸茶葉從業者也似乎也犯了類似的問題, 那就是還跳不開價格惡性競爭的思維中. 歐美市場是不能跟海峽兩岸三地與日韓來做比較, 因為茶在這裡 還停留在市場銷售的架構中; 而歐洲市場務實的生活習性更是跟喜歡花俏的美國市場很不一樣. 在一個對茶在快速成長中已有許多錯誤起步的地區, 各國因歷史文化性喜好不同, 怎麼樣能幫純質優質的好茶脫開一片天地是不能奢望以廉價就能達到目標. 若是不能了解茶的本質與價值, 無法跳脫低價競爭的迷失, 那就要面對市場上永遠有更便宜的茶的競爭.
茶葉小但是學問之深, 深不見底; 牽涉的細節之廣, 可以說是廣不見邊. 當我們自認我們知道的時候, 也是我們要面對更嚴峻的挑戰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