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日常养生

茶是我们的国饮,茶与茶文化始源于我们中国,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都离不开茶, 但是…………

  • 是不是爱喝茶的每一个人都懂茶呢?
  • 是不是中国人就懂茶呢?
  •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合理的把茶喝对呢?
  • 在我们生活生活周边的人,每个人的体质需要、饮食习惯与健康需求都一样吗?
  • 茶有百益,选择不当,饮之不宜,则害大过益。如何以茶助养生,这是一个科学性的议题? 还是文化性的问题呢?
  • 现代医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试问人体五大器官当有病变或可摘除甚至可移植,但是直到今日依然有一个器官存在或许可以切除部分,但是无法替换的现实。试问那个器官是什么? 我们日常饮食习惯的健康对那器官的健康影响有多大?而那个器官的健康又对我们整个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品质有多大影响呢?

为什么要错开30分钟饮茶,这是属于一个科学性的理性问题,在国内外有许多专业营养学专家,或许可以听听他们怎么解说茶多酚、茶碱,茶氨基酸是在什么样情况之下才会对人吸收能力,排泄能力有帮助,或是不当时会有的负面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可以提高意识的问问自己,日常养生最难突破的一个心结是什么?

©萧美兰,比利时中华茶文化协会负责人, 2021.05.06 于安特卫普, 比利时

黑茶简述

黑茶虽名曰黑,而金花茯砖黑茶的茶汤却是金褐色的。

它不强调花俏浮表的香,而是接近天然土石药草香。

不强调多层转化回甘的变化性口感,只有单纯暖胃和顺甘甜的茶香。而黑茶的精彩就在简一的口感之中。

黑茶不像一些其他的出了名的精品茶,不是靠很久远的历史或是不可追诉的传奇神话或是故事来衬托。 黑茶原则上可以讲是一个中国近百年辛勤山区百姓如何经由茶马古道千辛万苦一步步走出大山发展出来的茶与人的移民史,如何以茶致和,茶如何在沉静中默默地促进文化强调融入,在世界再创光华史的黑金。

萧美兰, 比利时中华茶文化协会负责人, 2021.05.05 立夏日 于安特卫普, 比利时

立夏养生

我不是中医,我也没有专门学过中药,但是自幼对本草很有兴趣学习。 而我是在母亲的药食同源的概念下从小在中医中药这个如何养生的环境中长大的。

我想其实徴结点不在中医中药的可怕,问题出现在盲目不知节制。

这个道理跟茶是一样,当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茶本身造成的问题,而是人不知节制盲目信从自我意识强,过理性所造成的,而把所有健康的问题都推到茶本质上面去。

不是中医但是靠药入于食维持日常养生的母亲教我一个简单的道理, 药食同源,过或不及皆不宜。

自幼帮母亲泡茶,我从母亲身体的需要中我学会一件简单道理,那就是茶再好都必须了解如何因人、因时、因状况、因需要做适度的调整。

有时会给自己准备有特殊功能的药茶,而饮用原则跟服中药是一样,采三剂五服的基本原则,而并不是一年四季每一天都盲目瞎喝。

再好的茶,再好的中药,都必须懂得节制,忌讳浓饮过度。轻食淡饮是日常养生的简单原则,而这个原则却是在面对人贪本性与自我庞大的诱因下变成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学习。

萧美兰, 比利时中华茶文化协会负责人。2021.05.05 立夏日于安特卫普, 比利时

凡事求己

最近国内一位网友一再的强调国内一线城市与三线城市在社会观上的差别,她说三线城市普偏相信 ”哄死人的不偿命, 打死人的偿命“。 这确实是一个很严肃的社会风气问题。在开导她时我只简单的提醒她去思考下面的问题:

  1. 这句话合理吗?
  2. 是阳光梦想的生活正确态度吗?
  3. 这是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吗?

答案没有对或是错。 但是差异性只是因为是一线或是三线城市吗? 人性如果能这么简单的逻辑两分法的话,那我想世界上许多问题就不会存在发生了,可是人生现实往往与调研数据以及个人梦想是有很大区别。

心中的恐惧不安导致许多人求佛、求神、求菩萨去寻找慰藉或是答案。但是佛神菩萨真的能帮我们解决自己必须面对的问题吗?

中国汉传佛教的特殊性就在它在进入中国后把佛道儒三家智慧融入一体。

佛法强调自省,自己跟自己的内观关系,帮助我们思考而不是给我们答案;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阴阳平衡的互动关系;

儒家则是强调落实于行为举止细节当中,强调自律,自省,自觉,自进, 改变由己身开始做起了,改善人与社会的关系。

道理一箩筐,但是若最简单的第一步都无法落实,那么论佛,谈道,求神,空有何用?

人生苦短的体会

我们出生时不是带着微笑来的, 而是哇哇大哭。 若是刚出生的婴儿不哭,那医生护士也必须打屁股,强迫婴儿哭出声来。 那一声啼哭代表了生命的健康,而我们再也回不去妈妈的肚子里享受给我们生命加分的温室中了,而开始了减法人生的旅程。

年幼时我们常听老人言”人生苦短”, 而我们也通常立刻用玩笑的口吻回道”及时行乐”。因为当我们年轻时,老年似乎离我们好遥远,甚至以为我们比那些老人聪明,自信的以为我们不会面对当时老人家讲的有关健康,生活,工作,或是人际关系问题, 一心一意专注于及时行乐。 自幼家中长辈就不时的在耳边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 要有礼貌, 要守规矩, 要听话, 要有出息。不断地重复让我们感觉耳朵都起老茧了,在下意识我们开始进入消极抵抗; 同时我们依然自我的专注于能满足自我快乐做为生活目标就好;因为再多的错都有人会帮我们抗,出了问题都会有人袒护,哪怕是犯了错,都会轻易被原谅。直接的或是间接的的养成了”自以为是“的心态而不自知。

荷尔蒙开始变化年轻的自我开始加快膨胀,自认大人不懂年轻的我们;自认当代的资讯知识比老八股更有道理;自认我们比那些老人更聪明,有如敏感胆小的刺猬喜欢以是是而非的逻辑来反驳来保护脆弱的自我。若干年后回顾方知当时的幼稚,心智其实非常幼稚与天真。盲目膨胀的自我让我们对自由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憧憬与幻想。

随着时间移转,年少无知的我们逐渐被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磨练;从29,39, 49, 终于到了我们面对青春小鸟一去不复返的减法式生活压力的现实。到最后留在我们面前的选择反而变得简单 – 用什么心态来过日子, 能活多久不再令我们恐怖,一心只求健康就好。

年少时我们努力想改变别人,但最后我们了解最难处理与改变的是自我傲慢。所以这一生要怎么过呢? 是用减法? 每日感叹已经无法挽回的青春? 甚至把生活中诸多不顺都归罪给他人? 还是用加法? 把每一天当作是最后一日好好惜福,感恩珍惜身边的人事物,甚至感谢那些曾伤害我们的人事物是如何帮助我们成长呢?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达,国内外社交媒体如野火般的快速扩张,在原来的代沟问题上更加上了语言不同,人与人正常的交际沟通能力的退化。自去年疫情在国外蔓延,因为西方文化不强调自律与尊重,无法断根的疫情持续没有清楚跌停的封闭,人开始麻木了,焦躁不安大幅度增加, 让原来还可以靠实体面对面的交流都必须走向虚拟的网路空间。

根据社会学专家所做的调研,专家一而再的警告今天许多年轻人的抗压力很低,精神焦虑、仇恨文化、霸凌行为与反社会问题变得更严重。专家一再强调孩子更需要被了解,感觉被尊重,但是如何有效改善沟通,专家也只有理论,研究数据,而提及方法时则是吱吱呜呜。说明白一点那就是大家都有理论,大家都在学习之中,而没有一个绝对360度完善的答案。尽管这一次全球疫情给西方一个痛苦的教训,但是却不敢说有足够的专家,心理师,家长能够痛定思痛的检视长期困惑的自私自利的自我文化,动则强调民主自由, 但不知如何让自由、自我与自律、尊重中找到很好的平衡点。谁应担负起齐心强化家庭价值教养? 如何让这个德行教养足够体会在生活文化中, 进而建立或是改变社会文化呢? 社会共同协助方应该有哪些? 如何推进? 如何激励呢?

2002 年孩子跟被迫面对家庭破碎的现实。当年我小儿子才七、八岁被诊断有好动儿(ADD) 与轻微的自闭症,在举目无亲的困境下,又必须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生命中不幸被迫快速成长,面对焦虑变化。我当然希望孩子能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成长,但是面对的现实困境却督促我选择改变我与孩子沟通的态度与方法。 跟他们沟通时我选择诚实,不把他们当作小小孩,让他们看到我是如何诚实面对自己,如何面对困难艰苦的生活挑战;在他们面对他们生父的”言行不一“的时候,我更留意并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 每一个人都将面对人生本来就是苦多甜少,灾难比顺畅来的更自然更快,而我与孩子面对的时间只是来的早而已。

所以当再一次面对“人生苦短”这四个字的时候,你会怎么念这四个字呢? 比如说是 “人-生-苦-短“ 还是 ”人生-苦短“呢? 或许改变念法,可以改变你面对生命挑战的态度,进而改变生活能量。

茶道! 何道?

君子志于道,依以理,

据以德,游于艺。

https://youtube.com/shorts/jmH4j2z3HTE?feature=share

真心爱茶的我今日严肃的面对己心,再一次提醒自己切勿忘初心。时时警惕自己,切勿浮躁, 诚实挑战自己。 时时自问:

若茶艺只局限于艺,心中对茶的尊重在哪里, 有多少?

若心志不明,致向难以坚持,茶理不清, 茶德不入心,不融入于行为,德行未能提升, 茶艺轻浮,心中有何道? 道正吗?

一杯看似简单的茶, 水清澈明亮吗? 茶香发于自然内在吗? 是否能在清爽淡雅中品出精彩丰富内涵的转化? 杯中有我心吗? 心有被欲望捆绑局限吗?

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 吃茶去 !

自信的留白

必须克服可怕的敌人不是他人,而是自己的傲慢。

低头不代表示弱。

谦卑不代表低下。

只因一切皆在我掌控中。

分享是因为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别人的喜或者是不喜不会影响我,因为我的喜悦已在分享的那一刻已经完成了。

萧美兰

2021.04.28 于安特卫普, 比利时

印度疫情衍生出的经营战略性思考

记得在199x 年参加不同的当时在国际市场管理会议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Management Conference)中,与会的专家学者已经逐步的开始从最早的提国际化 (globalization)逐渐提到区域化(regionalization)与地方性平衡架构的必要性。

只不过是在那时候提出这些理论的专家或是学者都没有足够的实际管理经验; 所以实际的做法并不明显。

自去年疫情开始,西方政权没有因疫情而消减制造族群对立, 文化霸凌,到放纵仇恨之火的漫烧,到今天印度疫情对欧洲制药会有的冲击,我们可以清楚看出 regionalization, localization在 globalization的战略架构下平衡发展的绝对必要性。

但最后的挑战依然是怎么样的落实战略与执行计划。

萧美兰

2021.04.27 于安特卫普, 比利时

潮州功夫茶与台湾茶文化的连接

1985年在台湾开始学茶之前,潮州功夫茶在台湾被称为老人茶。

潮州功夫茶最早应该是随着福佬跟着郑成功移居台湾的时候带到台湾去,然后世代传承下来的。

记得90年代左右到茶区健行时偶见树蔭下放置简单的茶具。没有优雅闲置的环境,没有花俏的名词,就只有简单的茶具,一个圆茶盘,一个小壶,三个小杯; 茶农在采茶或是除草休息空档时能在蓝天白云下,清风拂面听虫鸣鸟啼时, 抹去脸上的汗珠坐下来喝一杯茶。

而也就是这简单的潮州功夫茶具与泡法成就了后来台湾延伸发展出的茶艺根源。

所以当我们在谈台湾茶文化发展史时,我们必须尊重它的原始的源头。197x 年台湾南北地区茶艺协会相继改良原来很简单的潮州功夫茶具的组合加了公道杯以及闻香杯; 但是后续引用的泡法的口诀基本是依循了潮州功夫茶的口诀。换句话说,在探讨台湾茶与茶文化时必须城市面对与尊重相连两岸一家亲的历史连接的事实。

未来的希望

2017年在广州火车站搭高铁到湖南的路上,前面排队的是一位美国人。

在交谈之中,他一开口就批评中国的空气污染。我就跟他讲过去很多地方的雾霾现在都已经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了,所以污染的问题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了; 比方说沙漠地区植树计划可以有效的抑制沙漠的扩充,对雾霾的改善也会有影响,这个不光是改善中国的问题,更是改善全世界的问题。而最些努力在中国还是处在持续进行中。

一看第一个问题被我四两拨千金给拨掉了, 他接着就说中国应该是属于已经开发的国家之中的行列, 而不是开发中的国家,因为上海北京广州非常先进,经济繁荣了。我感谢他对我们一线城市的肯定,但是我也同时指出在中国扶贫计划改善均富依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国家社会改善课题,而且是在过去三四十年就一直在持续进行的一件工程。 我们中国GDP持续在成长,大家也希望我们中国很快的能够成为先进繁荣进步的国家。中国人正在持续努力进行之中。

接着, 我就问他,你们美国现在的失业人口以及无家可归的人口情况有改善吗?他噤声不敢回答。

我接着问他要去哪里?我说当你去三线城市或者更是乡下的时候,麻烦你用心观察与了解中国各省份在扶贫里面的努力。我们欢迎建设性依照现实状况所提出来的建议。但是戴着有色眼镜,只怕会看不到中国持续性发展中的进步以及在改善的缺失,就连自己本身的缺点也看不到。那么还奢谈什么未来合作共荣呢?

那老头一看跟我谈话,他是一点便宜都占不到,嘴巴就给我闭上了。

如果那个面谈是发生在今天碰到那位先生的话,我还会再追加一些可能令他难堪的问题, 比如说,种族歧视、仇恨文化、族群霸凌、枪支泛滥、社会不安、美国今天在世界上发生的诚信不被信任等问题。 不知他是否依然会向2017年那一般的傲慢。

没错,中国依然有许多地方不够完善,社会向钱看齐的道德沦丧风气依然存在。但是要提升一个社会风气,改善国家文化水平, 这个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到的事,而是必须有长期坚持,持续发展计划的延续。

在1989年之前,我是站在反共与资本主义这一方。但是在1989年6月之后,尤其是1991年,住在比利时之后,我能更清楚的客观了解资本主义 vs 社会主义 vs 社会资本主义之间的同与异。1995年在上海参加国际管理高峰会议的时候,我就很清楚的开始站在中国执行社会资本主义这一方。

过去已经发生的历史,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把时间倒回来重做。个人的喜好比绝大多数人的富康未来是不足比较。最重要的是眼前的努力对未来的影响,以及是否有决心毅力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朝正确的方向继续进行改善。在这方面,在中国过去30年里面的发展,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而在同样的时间回头看我出生的台湾,我的心情从原来的关心、担心、伤心到今天的无感。台湾的未来希望在哪里?只靠台积电这座神山就可以了吗?

台湾是一个岛,我们需要把貨、把人走出去,这是实际现实。从李登辉有系统废除伦理道德,民法的课程教育 ,到蔡英文有心的的篡改中国台湾的历史,台湾的基础与远程建设发展可以说是已经停顿30年。难道台湾人没有听说过“人生如水流,不进则退”这个基本道理吗?否定自己是中国人就能够让人看得起吗?在华人面前大声的说,你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但是面对不认识你的外国人面前他們对你的第1个印象依旧是 you are Chinese, 所以又何苦否定自己呢?

父亲是湖南人,母亲是山东人,1949年随着蒋介石到台湾,而我是1955年在台湾出生降落的。在我的生长以及后来开始工作我们为台湾的付出建设让我在1991年没到比利时之前我为台湾感觉到骄傲。 从李登辉执政以来台湾持续的不进则退,到今天只为了一个政治意识,执意搞仇中反华,这种丑陋心态以及行为,会对台湾的未来有帮助吗? 反观台湾本岛社会经济、民主自由在过去30年里没有因为时代以及科技的进步而变得开放大气,反而变成更黑暗的井底蛙时,我岂能隐忍不虚叹呢?我们台湾的经济成长与未来预估值真的有成长吗?大学生毕业出来的起薪就是一个最现实的比对指标吧。

我在1995年到2005年之间, 有机会到大陆去教管理培训课程。我只能说在教学过程中清楚感受在大陆的中国年纪轻人,学生或是管理人员,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给我很大的激励。 一个国家未来的富强与否,我们可以从国民人数( demographic )、教育水平提升的发展政策以及学习激励性清楚的预估未来发展潜力幅宽与深度。在中国大陆这部分的发展潜能、能量与市场今天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台湾。 这将是台湾人不愿意面对也终将被迫面对的现实。

萧美兰

2021.04.26 于安特卫普, 比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