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C 2019北京學習有感

這幾天在北京跟國際評茶競爭學習課中最大的学習以及體悟就是:

由外國人士對茶的茶香以及口感的体悟,在潤泡以及冲煮這方面確實是與我們傳統的方法有些不同。

每一種茶類,因為茶樹種的差異,生態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製造過程的工藝的掌控,大其是氧化過程的差異,所以每個人可能在香味以及口感如何在冲煮的曲線展現因為過去的經驗累積,以及對自己的期望所以存在認知的差異。

茶確實在人可控制的時間以及溫度的縱與橫軸線之間會造成一个起昇,最高峰及衰退的曲線,這是一個看似理性但是確實因為存在每個人對茶香的習慣接受度以及喜好不同或存在爭議的可能性,但是茶香最好風味的那一個高峰看起來好像又非常難達到統一認同的奌確實是可以在口感上顯現出來。

在沖泡的過程之中,在不同的時間點中體會出茶香味的複杂變化如何在口感之中造成層次感。同時可以由沖泡出來的口感上,我們可以品出是在哪一個時間點那一款茶不好的風味開始展現。如此哪怕我們對每一款茶依然存在傳統上的喜好不同,但是我們可以將茶葉的評鑑變成科学合理化。

當能分辨出享受型的傳統品茶以及專業型的評茶方法差異以及合理化之後,有助幇助自已由原來被傳統品穿概念所束縛的心理空間釋放出來,開拓了另一個新的天地。當在國際拓展中國產精品茶的時候,我們必須創造更多的机會空間,而在如何堅持傳統基礎的原則下持续的勇於創新与接受新觀念是有絕對必要。因為我們的重心是在如何將中國的精品茶推向全世界。

當我們希望把中國精品茶藉由中華茶文化的推廣能在國際上能夠有更好的發展,那麼我們就必須跳脫出傳統品茶的束縛,擁抱更多科學性合理化的品茶方法。兩者之間其實沒有相比性,相反的是經過不同碰撞能夠創造出來更多的包容性。

當然如何不在過度創意以及以市場利益誘惑為重的情況之下依然不忘對傳統精品茶的堅持,這是每一個茶人,必須面對的律已的挑戰。

中華茶文化的復興,我們需要吸引更多中外年輕的群眾加入精品品茶的行列,而由市場商業化導向轉入對精品茶的喜愛這需要一個過程經由更多的創意誰而激發更多不同年齡層對茶的激情,而創意型的茶調理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在經過幾天的課程之後,我真的認為,這是我們傳統茶人必須開放被傳統与“自我”思維的方法之一。

是在課程之中參加的評茶比賽,可以講說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這兩年因為肩膀出問題造成手會發抖的問題,當然對這次的比賽過程之中造成的影響,但是這不是影響裁判結果的藉口,而是自己應該心知肚明會影響分數的因素,要學習接受。自己對昨天盲目品嚐以及即時冲煮因為緊張所造成的展示發生的許多不應該發生的錯誤都極端不滿意。但是這些錯誤更讓我清楚瞭解自己日後必須在哪些方面繼續加強改進。一次跌倒給我自己提供更多改善的激動能量以及機會。

從這一次參加課程由許多在國內茶藝界傑出与教學的老師們以及曾經在比賽得到很好成績的年輕朋友們,他們身上所展現出來的,挑戰,競爭,以及激情下的衝撞所展現出來的能量,讓我對中國茶的未來看到更多美好的光景。衹能用“滿心歡喜”這四個字來形容我心中的歡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