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国貨

當美國加大力量花一國之力打壓一家中國企業時,有良知的中國人必須拿出骨氣堅定支持國貨,支持華為。

說白一奌,不用Apple不會少一塊肉,也對顏面無傷;但是若不能用行動表達愛及支持國貨的決心,我們會失去的是無价的民族尊嚴。

由華為与台積電一例,我們應更清楚中國科技産業未來發展策略必須立刻修正在過去Globalization享受的相互信任、合作与依賴的安逸, 不論産業別,高科技更必須如此,我們必須掌有>70%或>80%的自主研發加生産的能力。在大國不顧尊嚴与對自由經濟的基本尊重,我們只能相信自已,自重自強,而不能繼續期待世界願意与尊重平等對待。

中國當自強,海內外中國人更不能不自強,不團結齊心。我們不好戰,但我們也不能怯戰。

小口罩,大原則

国內朋友告知近日許多不合格口罩産線已被政府查封,同時中国海関出口管控加嚴。就个人接觸協調過程中知悉出口商必須提交十種合格証書方准放行。同時口罩不准由陸行至香港傳飛,因為中國出口口罩必須合乎中國政府品質規格。

堅持維護中國口罩的合規品質就是在堅持中國制造 (Made In China)的品質形象,直接与間接就在保護中國人的產須面,捍衞中華民族与國家的尊嚴。

在今日之前採購而貨尚未离境投机取巧低价買山寨口罩的進口商會賠大錢了。

細究問題我也想奌出一个癥結奌: 這些歐美進口商都在国內或国外有對接採購協調但只愛錢,不愛国与不由心支揉持及珍惜Made In China 的整体形象的国內採購商或協調人員,這些公司是否也應受懲罰?

這一次中國口罩在国外出現開題希望能喚醒中国国內外商人自覚, 真的到應該清除劣幤的時候了。

同時在此我也想問一个問題: 群裡有多少真的支持与相信及支持MIC品質提昇而不是只顧已身利益的呢?又有多少人前一言人后一詞的呢?

我知道說實話會得罪很多人,但是不說實話,我們能擺脱這個問題嗎?

中比爱乐人士合作推出抗疫原创曲

当COVID-19病毒开始在武汉蔓延时, 武汉地区的感染情况严重与病毒如此快速的在中国蔓延及它的杀伤力, 世界惊呆了. 当世界还没搞清楚在中国发生的情况时, 当世界诸国以为因距离遥远可以免于灾害时, 浑浑沌沌中COVID-19病毒很快地展开它对世界的无情渗透杀伤力.

各国媒体几乎一天24小时都在报导 COVID-19在各区的感染与死伤的新闻, 同时又有许多不同的传闻满天飞, 当我们还在想了解 COVID-19到底是甚麽样病毒的时候, 想了解到底发生甚麽事的时候, 只见世界感染人数以五位数字向上跳跃, 死亡人数很快地就已以10倍成长率超越中国因疫情死亡人数. 这不是一场任何人希望看到的竞技, 世界面对同样的敌人, 这个敌人存于无形, 目前没有有效药物可以克制它, 疫苗的发展还遥遥无期中. 但是冰冷的数字迫使我们进入世纪恐慌. 好在临危授命组成的比利时政府很快的宣佈自三月十三日进入局部封锁状态, 随着疫情发展的严重性, 及时扩大封锁的范围. 政府及时的战略决策与人民虽不乐意但也尽力了解配合, 也让我们这裡疫情状况比邻近国家, 如荷兰, 法国与德国, 的疫情发展情况来的稍微好, 但是大家都不敢轻心大意, 心都悬在喉咙中, 除了加强警戒就还是尽力加强警戒.

过去当我们在谈全球化经营的时候, 我们就已经预告企业与管理人员可能要面对的变革情况与如何管理应对. 但是在我们诸多的分析与计画中从来没有预见平常最稀鬆平凡的社交言语与行为被迫修改, 见面时必须保持距离, 不能握手, 不能拥抱, 不能轻吻; 更没法子预见零售百货业, 最基本的餐饮业也被迫按下”暂停键”.

蛮天铺地的新闻与传闻搞得人心慌慌,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的配合政府封锁指令, 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说不清楚的疑问: 到底发生了甚么? 我应该怎么办? 如何面对突变的社会与生活变化?

Filip Bauters, Belgian music composer
比利時原創作曲家: 菲立浦.包特斯

现年55岁有着完美家庭, 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有四个可爱的孙子女, 比利时原创作曲家: 菲立浦.包特斯, 毕业于根特大学音乐学院, 除了其他专利的创作, 可以说在过去35年都沉浸在音乐创作中. 菲立浦说, 世界上不同人种都在面对同样的无助与焦虑, 而每一个人又必须想如何用各别的方式有效的面对与迎对扰人的变化. 所以他发挥在音乐上的才能谱曲写了一首荷语歌, 他希望该首曲子能用世上不同的语言来舒展不同文化人种与语言对疫情的看法与感觉.

当好友,Alice, 週六晚上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菲立浦的音乐计划的时候, 问我是否有兴趣协助翻译, 谱上中文歌词与唱, 我是二话不说的立刻表达我很乐意参与与协助的心意.把荷语歌词翻成中文不难,但是要能曲子做很好的搭配还能唱得出来就远比单纯翻译难的多.跟菲立浦沟通后,他也很能体谅在不同语言中都面对的同样挑战.我还是依照他原来荷语歌词所想表达的内心含意用中文以轻鬆, 老少皆宜易懂的言语来诠释他作曲的心意.在短短的两天半,这首”希望怪兽早折腰”的中文曲子首先完成上载于 Youtube. 在为这首极具创意的有心之作谱词与歌唱表达时我内心获得好大的快乐,中文曲子首先完成, 我也很期待其他语言的版本快快能上线.

”希望怪兽早折腰”

于此, 我想再一次跟菲立浦表达我能有幸参与这个极具跨越文化深意的可爱计画的诚挚感恩.以茶表达我感恩之心的念想只能等到封锁解除之后了. 而我们当然是满心的期望那一天早早的到来.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Back-1024x585.png

依理依德嚴謹面对茶

茶好,因自然好

茶美,因心美

茶真,因心真

茶善,因人善。

第一次在武夷遇见王方辰教授,王教授用最直接的提問,提醒多年以自称是爱茶如痴的我必须对茶深入研究,用負责的態度学茶及看待茶的合理性与可量化的科学性。

在许多产茶区都有很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也都好称他们是第一。

神话故事当然是很有吸引力,然古時哪有今天化肥,農药,加色、加甜、加香的现代添加物的现代生产手段?是不是第一之处真的就跟好茶有直接对等連接嗎?

没有自然生態平衡保育的生長環境与尊重,没有用心做好茶的心,那么故事説的再好听,好茶在国际市埸就能更好的開通流动嗎?

真心爱茶与关心茶文化永續發展传承的茶人必须对茶,对地方及人文持續發展秉持良知,依理,依德,以正確求知的基本的態度幫助他人能对每一地区茶的特色能由正知、正视、正覚由心欢喜支持。而不能只想如何講故事來增加消费者对茶的注意力,把茶神话中的胡言及不合理來圖显自身的有趣性。

中華茶艺美,但為何中華茶道精神与意境不若日本茶道能入人心獲得国际尊崇呢?難道我们只能靠大师加持賣品牌,而不能自我反省,痛定思痛嗎?我们還能自我陶醉,自我感覚良好即可下去嗎?

对茶用心多少,就代表自已对自已負责多少。由一盞茶中可以很直接簡單地体现人生当中的[真、善、美]。

中華茶文化推广省思

在此想諸位爱茶与有心传承中華茶文化传奇的朋友們大家一起來分享经验与想法:

  • 何謂【茶文化】?
  • 茶与茶德在文化传承与推广上如何落实呈现?
  • 中華茶道的前身、今日与未來经由何种策略与方法有效的推广、宣揚、传承下去?
  • 為何茶与茶道文化始源于中国,但為什麼在国外被推崇的是日本茶道而非中華茶艺更勿须論道了?是国内茶大师人数不夠,还是不夠團结?是我们的茶艺不夠美妙,还是不夠嚴謹?為何能入口却未能有效入人心呢?
  • 在海外许多外国人也爱談[功夫茶],但何为功夫茶,又何謂功夫茶呢?基本功中的精髓都分不清,講的与做的是什麼功夫茶呢?

在海外推广宣揚中華茶文化努力多年, 其中最刻骨的体会是每一个問题不光是牵扯的议题很多, 更重要的是每一题背后所带来我們必须克服如何落实的深度的挑战也牽涉面与深度均非常錯综复杂。每一议题都值得也需要我们深刻的反省、反思及檢討。

试问

  • 茶文化太多着笔于文化表现就够了吗?
  • 又何謂[品牌]?靠創作?靠维護?靠传承?

这些年国内各产茶区流行举办茶論壇, 也多喜欢请外国臉孔参与。龐大耗费之後对产茶地区的推广幫助有多少?与会的外国茶商或茶協会对中国精品茶的推广有誰真的有心在説?在做?

多年来个人日日提醒自已勿忘初心。勿忘不管是”茶艺”、”茶人”或是”茶道”第一个字是 【茶】而非文化。在推广中華茶文化時勿忘其主桿在”中国茶”。而在茶字之前是中国与中苹传统文化价值。

【茶】这个字是天地人的平衡组合,其中【人】如何撑起天地祥和责任的涵義对我们产茶地区的生態發展政策之策劃与落实即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而这一份挑战须各方共同扛起方能成就及延续中国茶的传奇。

当然我十分楽意参与国内举办的茶論壇,一來我楽於講实話,我希望能將国外的市场及文化消费性资訊与国内多做实務经验分享与探討可行之策,二來也对我比利时中華茶文化協会能將国内的發展现況及時在国外多多宣传推广。你願意邀请我嗎?

我更希望在欧洲政经中心比利時举办有质量的[茶叶論壇]与[茶文化与生活論壇],讓国内外有心专家能直接对話的机会,讓外国茶商及消费者对我们各地区对中国精品茶堅持努力有更多正面的了解与互动。中国精品茶以及中华茶文化在海外的推广不能只靠官方的组织及努力, 更不能只在華人同温層中找温暖,因為我们必须面对与扛起的挑战是外国市埸及外国消费者的接受与支持。你願意支持這一个国外拓展計劃与參与嗎?

功夫茶

当外国友人在查论坛活动中很自豪的跟我说我教中国人怎么样用功夫茶泡法泡绿茶的时候,我真的无语,只能微笑以示礼貌。

我认为任何茶藉由茶文化特色来做推广的时候, 应该谨记推广的重点为茶,。所以我建议在功夫茶的定义上先茶叶的品质做清楚的界定.

潮州小壶泡是台湾连续后来发展出有使用聞香杯,公道杯的功夫茶形式衍生的根基。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明末清初福佬先民将小壶泡法带到台湾,台湾没有后来的茶文化传承延续的改进努力,就没有今天大家熟悉的功夫茶的泡法。所以潮州小壶泡可以讲是功夫茶的启发根源。

六加一茶类中并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够説是功夫茶。功夫茶在茶树的种类,在制作的工艺上面有非常繁瑣的讲究。

手採只是最基本的品质要求,而制茶的工艺相当反复繁琐以及后续烘培干燥, 可以说每一个步骤里面都含用时间以及生命累积出来的智慧成分。功夫茶可以讲是对茶的形、色、香、味、以及更重要回甘应有的【韵】有很高的要求。不是濃澀苦就好,不是会泡就好,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品。而在功夫茶对茶叶可容多泡性是功夫茶对茶叶品质及润泡手法掌控最基本的一个要求。

所以原则上不是六大茶类只要用蓋杯及三才杯就可以説是功夫茶。

如果功夫茶不在茶基本上的品质以及口感香味与回甘的特性做清楚的界定, 那么潮州功夫茶的特点就出不来了。 不是吗?

安化黑茶推廣所感

在比利时推广介绍安化黑茶的回馈记录。

昨日一位比利时常到我这边喝好茶的比利时朋友来品茶。我给他品了金花伏磚,他对安化金花伏茶茶湯的亮麗及甘甜滑顺口感很感意外。同時他非常喜欢我使用的安化冰碛岩的茶具搭配。

比籍茶友也非常赞同我的想法,那就是最能与樸實的黑茶搭配的茶具是我们安化冰碛岩茶具。如此可以把接地气的黑茶与地方的文化特点就能够更完美的把安化黑茶要体现的自然樸實的人文歷史、文化特性包装在一起。

欧洲的生活方式普遍来讲是比较平实的,国内习惯用的大盒子禮盒包装對藉由茶文化宣掦推廣中國精品茶的努力没有對價關係。在成本上来算也是空白浪费, 又增加運輸成本,又与當地樸實接地气的文化特性不搭;在世界環保意识抬头的發展,如何減少材料的浪费及降低過多拉圾的製造更是一個在VIS 品牌形象包装設計時应注意方向。

一整套的礼盒包裝可能对欧洲消费者来讲会觉得贵 (尤其是在運费上可以講是浪费很多),所以我会建议拆开来做单的包裝,建议的款式是盖碗、公道杯、杯子則是6个做一组 (若是小壶建議壶口要大一点, 此方便送茶入壶。壶形亦可考虑木柄侧把型,方便避燙使用。)。為了能够更清楚的展现我们安化黑茶(天尖及金花伏磚)茶湯特有的金黄琥珀色,我建议飲杯里面的釉色用白色或者是蛋白色。

安化黑茶,或许在6+1茶類里面,它不算是歷史最悠久的茶類。但是却可以説有最能接地氣,最能代表中華文化淳樸内涵, 以茶连接促进文化融合的历史特性的茶品。

茶道生活化

約十五年前應認識我的一位比籍陶藝家Bie要求下,我協助當時舉辨第一屆國際茶碗展主辦方(Luo)幫助他們款待幾位來自日本的專家。自此我對唐宋時期茶道文化的衍變産生了學習與深入瞭解的興趣。

後來也鼓勵臺灣張桂維老師參加國際茶碗展,當時張老師問我國外有天目茶碗市場嗎?我跟他講日本人把茶道文化推廣的很好, 參加國際的展覽市場的目的不在國外市埸,而是藉由國外參展來肯定自已,講直接一點就是來鍍金。結果事後也證明他確實鍍了金。後來張老師也很努力的把國際茶灣展的活動拉到臺灣來舉辦。 直接与間接的鼓勵了一大票臺灣的陶藝家開始參加國際茶碗展。當他們慶祝10年周慶的時候,回到比利時辦展覽,是因為Luo 能夠爭取到臺灣代表辦事處的預算資源, 又一次找到我幫忙。事成之後自然又是無影無蹤。在國外將近三十年對這種中外共同的現實利用利益關係的冷暖早已見怪不怪。多年來在茶碗展中看到更多來自臺灣与國際陶藝家的柴燒或者天目茶碗作品。 當然當他們作品在國際上受到了認可時,當然價格也就一路路的升高。

據了解今天臺灣有一些人玩仿宋大茶碗泡茶法把茶道奢侈化与仿日本禪宗理念的作法再升一級,而陶制茶碗價格离平民百姓生活愈來愈遠。大碗泡本意在精簡樸實,但在過度刻意儀式化的設計下卻又离簡易生活茶道遠矣。

我厭惡,也不屑介入任何市場炒作行為,當聽到以及觀察今日市場過度炒作,茶道走向奢侈化的怪象時,雖然與我無關,但是感覺上多少有些內疚。

在諸多陶藝品之中,個人也非常喜歡柴燒的作品。可是臺灣做的柴燒經常都燒得黑黝黝的,說實話來講,或許是個人的審美觀念還不到位,我真的覺得在講求陶土或釉變時應該還是要留意清爽雅緻意境的必要。多年前去福建的時候,在德化買到了一些柴燒作品,我蠻喜歡的。當然在大陸,陶藝家人數之眾只怕我連冰山的一角都還沒有見到,所以對大陸的柴燒作品很好奇,會持續做更深度的瞭解。

不過這一次在德國布柏林茶展中也看到很多來自西歐以及東歐的陶藝家作品,其中也包括了柴燒。且這些陶藝家也很技巧地掌握小型的蓋碗,茶壺及一些茶道用品的工藝。西方接近大自然的靈氣,對茶道所用品所做的詮釋又是另外一種風情。價格也不是很便宜,但是依然是負擔得起。

如果國內的陶藝家還沈醉於高價奢侈炒作的溫床中,還繼續藐視如何將手工茶噐進入生活的必要性,或許很快就會面對來自歐洲陶藝界的競爭。

个人深信當我們努力宣揚中華文化傳承的時候應該鼓勵精品茶也好,或者是茶噐能走入平民生活中,而不是顯闊擺場面,可欽羨而不可接觸的奢侈收藏品。

茶道可生活化, 不需神秘標榜。 不需過度繁瑣, 可簡化, 可容創意, 但不能過度放縱, 將無品以“創新”之名而正品化。

完美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一個不斷前進自我挑戰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