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C 2019北京學習有感

這幾天在北京跟國際評茶競爭學習課中最大的学習以及體悟就是:

由外國人士對茶的茶香以及口感的体悟,在潤泡以及冲煮這方面確實是與我們傳統的方法有些不同。

每一種茶類,因為茶樹種的差異,生態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製造過程的工藝的掌控,大其是氧化過程的差異,所以每個人可能在香味以及口感如何在冲煮的曲線展現因為過去的經驗累積,以及對自己的期望所以存在認知的差異。

茶確實在人可控制的時間以及溫度的縱與橫軸線之間會造成一个起昇,最高峰及衰退的曲線,這是一個看似理性但是確實因為存在每個人對茶香的習慣接受度以及喜好不同或存在爭議的可能性,但是茶香最好風味的那一個高峰看起來好像又非常難達到統一認同的奌確實是可以在口感上顯現出來。

在沖泡的過程之中,在不同的時間點中體會出茶香味的複杂變化如何在口感之中造成層次感。同時可以由沖泡出來的口感上,我們可以品出是在哪一個時間點那一款茶不好的風味開始展現。如此哪怕我們對每一款茶依然存在傳統上的喜好不同,但是我們可以將茶葉的評鑑變成科学合理化。

當能分辨出享受型的傳統品茶以及專業型的評茶方法差異以及合理化之後,有助幇助自已由原來被傳統品穿概念所束縛的心理空間釋放出來,開拓了另一個新的天地。當在國際拓展中國產精品茶的時候,我們必須創造更多的机會空間,而在如何堅持傳統基礎的原則下持续的勇於創新与接受新觀念是有絕對必要。因為我們的重心是在如何將中國的精品茶推向全世界。

當我們希望把中國精品茶藉由中華茶文化的推廣能在國際上能夠有更好的發展,那麼我們就必須跳脫出傳統品茶的束縛,擁抱更多科學性合理化的品茶方法。兩者之間其實沒有相比性,相反的是經過不同碰撞能夠創造出來更多的包容性。

當然如何不在過度創意以及以市場利益誘惑為重的情況之下依然不忘對傳統精品茶的堅持,這是每一個茶人,必須面對的律已的挑戰。

中華茶文化的復興,我們需要吸引更多中外年輕的群眾加入精品品茶的行列,而由市場商業化導向轉入對精品茶的喜愛這需要一個過程經由更多的創意誰而激發更多不同年齡層對茶的激情,而創意型的茶調理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在經過幾天的課程之後,我真的認為,這是我們傳統茶人必須開放被傳統与“自我”思維的方法之一。

是在課程之中參加的評茶比賽,可以講說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這兩年因為肩膀出問題造成手會發抖的問題,當然對這次的比賽過程之中造成的影響,但是這不是影響裁判結果的藉口,而是自己應該心知肚明會影響分數的因素,要學習接受。自己對昨天盲目品嚐以及即時冲煮因為緊張所造成的展示發生的許多不應該發生的錯誤都極端不滿意。但是這些錯誤更讓我清楚瞭解自己日後必須在哪些方面繼續加強改進。一次跌倒給我自己提供更多改善的激動能量以及機會。

從這一次參加課程由許多在國內茶藝界傑出与教學的老師們以及曾經在比賽得到很好成績的年輕朋友們,他們身上所展現出來的,挑戰,競爭,以及激情下的衝撞所展現出來的能量,讓我對中國茶的未來看到更多美好的光景。衹能用“滿心歡喜”這四個字來形容我心中的歡喜。

茶水味弱之探讨

刚刚看到微信潮茶群里面有关水路短的讨论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早在1996年左右我就因为台湾木栅铁观音為何出现水路短,香不入水的问题曾经请教过比利时法语地区的鲁汶大学一位来自台湾的农业学者。 在当时他给我点出几个重要的问题 :

首先就是茶园的管理。首先牵涉的就是土壤的品质是否因为过度施肥,茶樹与植被生態平衡是如何受到使用不当的茶园管理的生態影响,以及杀虫剂造成農殘累積对土壤造成的持续酸化污染等问题。

除了人為因素,土壤酸化的问题又如何跟可能宏观生态环境品质变化有关呢?…

在过去20年中,我们更可以从自己生活中深刻体会到全球气候暖化的主要原因是跟我们人类因为生活不当与过度贪婪的“理所当然”的態度与行为造成的空气污染等问题息息相关。

茶树是否过度采摘,自然对茶树的健康与树齡長短长短也有关系。上述因素对茶树的基因会造成什么樣的改变呢?这是一个植物科学与生態平衡的科学方面却对我们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不能也不可规避的基本议题。

再者由个人多年观察中想要提出的是制程问题:

乌龙茶是在六大茶类中制造工艺最繁复的茶类,其中首先必须面对的第一步就是日光萎凋以及室内萎凋过程之中是否有確实品质掌控到位?毛茶制程中做菁,揉捻,氧化发酵及殺菁的初制过程中的用心及温湿度对制茶环境中的微观因素对毛茶制作时品质有何影响呢?

最后必须考虑的因素就是,后续再加工的烘焙精制过程的掌控是否到位?…

一款茶的成与败,可以说,【成】在人对自然的尊敬与传统工艺尊重,用心与努力; 而【败】在人的贪婪与不知節度。曾经感悟说过〈中国人没有因为能力而饿死,但是可能因为懒与贪而饿死〉这段话, 而茶叶,尤其是乌龙茶,的成与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湖南金剑眉金芽红茶2019获ITQI国际最佳品味质感二星金奖殊荣

今天以万分欢喜的心情跟大家分享我的骄傲与快乐.

自1995年起我就全心全力藉由宣扬中华茶文化来推动质优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同与市场. 在国外单身独打, 在没有足够资金背景, 尤其是在一个没有深厚茶文化, 而自清末进口茶以来累积许多对中国茶误解, 与桌面下却存在的文化骄傲的欧洲大陆, 宣传中华茶文化与推广质优好茶的难度与挑战可以说是比国内, 日韩或是东南亚地区来的更艰钜与耗资. 就算在人生最困苦的那几年, 我的努力从来没有鬆懈过.

非常高兴在过去二十多年以来获得国内用心尊敬大自然平衡与传统工艺的茶农, 製茶与研究的专家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 一起为中国茶与中华茶文化努力. 如何能更有效的纠正市场对中国茶低价与农药残留问题的误传与忧虑也一直是我心中自认是最沉之重的责任. 哪怕资金有限但是自从2016年我不计成本选择一至两款合乎欧盟农残标准的品质名优茶参加布鲁塞尔的国际品味质感评比(ITQI). 而用心种植与製作的好茶确实也没让我与外国评鑑人员失望, 年年获得最佳品味质感殊荣.

2016 : 蜜香红茶, 东方美人 (茶树种与製茶工艺由来自台湾的彭师兄在福建安溪製作, 那两款茶以行动真正的落实两岸一家亲)

2017 : 传统碳碚梅占乌龙 (福建多年致力于有机野放茶的开鹏自然茶园, 而碳碚再加工的工艺则是由来自台湾的王老师用龙眼木碳用心细加工, 真正两岸一家因茶亲的最佳结合), 传统碳碚冻顶乌龙 (在宝岛台湾鹿谷彭老师跟他父亲一直坚持传统工艺)

2018 : 福建武夷正山区老树基因栽培, 传统武夷岩茶, 石乳.

强调有机野放种植与传统工艺传承的中国茶对是否对中国茶有很透彻了解, 一般偏爱花俏香味茶味的国际评茶师是否能如中国老茶人一般的喜爱,当然在我送茶样参加评比的时候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但是每一款都获得近90高分的二星品味品质奖的认可时, 我还是很开心的. 因为在国内默默努力的茶农与製茶朋友们的用心能在国外不平等的环境中获得殊荣, 真的是无法用言语道尽的欢喜.

茶如人生, “最好”只是一个翻水岭上的一个点, 客观的评鑑可贵不在获得几颗星, 而是提供一个持续积极改善的机动力. 在形香色味与回甘五个要件评分中我们可以用心分析了解与界定如何继续精进, 让更多质优纯淨的中国茶能以更好的品质与国际市场连接上.

当然2019 不能缺席. 今年我送的茶样是2012经过一年与茶农讨论製作出来的金芽红茶, 2013年正式诞生的湖南莽山金剑眉金芽红茶不辱期望获得2019年国际最佳品味质感评比奖. 据了解每一年对食品品鑑的评鑑师的人会有不同. 不同的人自然会对品味与质感有不同的评鑑, 这本来就是很正常. 感觉今年的评鑑组的评鑑认定标准很严. 但是将近90分的评鑑结果还是很令人欣慰. 我相信如果是用当年的新茶来做评比的话, 评鑑结果绝对会更好.

不管怎麽样, 中国质优好茶是不能在国际最佳品味质感评比中缺席. 而事实上也证明在中国确实是有安全质优纯淨的天然有机好茶, 没有任何花俏的说明与广告下, 茶也再一次公正的以品质说服一群国际食品专业评鑑师. 再一次我可以安心地跟自己说: 中国茶用纯淨的茶香与茶味让我为中华茶文化, 为中国茶多年的努力与投资觉得此生好值.

前面的路漫漫无尽头, 必须做的宣传推广与市场教育的努力更是不知是否有能尽头, 唯一的选择就是必须不忘初心的继续坚持快乐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