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和平統一促進信念十八年後的今天

時間真的過得好快。如果不是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朱海安先生跟我聯繫。我真的還沒有意識到。原來上一次參加和平統一促進會的時間是在18年前。18年了,也就是說那年剛出生的孩子今日已經快成人了。

記得那一年,也就是西元2000年的時候,中國大使館邀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成員到大使館舉行兩岸論壇。當時的大使非常看重這個脩關兩岸未來的議題,所以在會議中我有機會跟大使面對面坦誠佈公的討論這個議題。記得在當時,我跟大使說, 處理兩岸未來的議題必須發揮中國歷史中孫子兵法中所強調的談判最高智慧,「不戰而統,謂之和」。換句話講就是忌急統。 我建議大使在當時的發展策略比重更應該放在發展國內的經濟, 教育, 政治與社會水平。因為在當時兩岸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還有一段差距。所以在當時必須慎重的考慮急統或者是武統台灣可能要面對在台灣本島與國際上的負面反應。記得那一天我跟大使說我真的很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這一天。但是說實在的, 我心裡對是否能在此生中是否能看見是沒有把握。但是在當時我已經預見臺灣在政治經濟發展上會在李登輝的領導下開始走下坡。但是我怎麼想也想不到,後來陳水扁的貪腐,馬英九很不幸因國際金融海嘯影響再加上他本身太過於儒庸的本性而無法扭轉李登輝埋下的禍根,以及陳水扁在八年執政時期對臺灣所造成的傷害。我更沒有辦法想到在空心菜執政這兩年之內,台灣的各項建設停頓, 執意孤行的獨裁更進一步撕裂台灣本島內的和諧, 一切問題都是因為她的過度無視他人的自信、無能、無心、無德以及無恥把臺灣更加再打入一個盲目封鎖的愚純困境。

18年前,我在參加和平統一促進會的活動時,因為當時兩岸之間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心中多少有許多顧慮。在後來那十八年期間也沒有參加任何和統會的活動。但是18年之後我很高興能夠再一次被邀參與和平統一促進會活動。 我知道在這敏感時期, 我對兩岸議題的發言很有可能被臺灣方面扣上紅帽被抹黑、被曲解。但是既然是由於此次與北京台灣學生會與和統會舉辦事關臺灣未來的論壇,那麼我們臺灣人又豈能缺席。

這一次參加來自北京的臺灣學會跟比利時和平統一促進會一起舉辦的兩岸相關議題的討論活動。由來自北京非政府的臺灣學會以及比利時大陸各僑會僑領們的發言中, 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大家對海峽兩岸未來的殷勤期待。在會中,臺灣學會的陳會長提到他們當時成立學會時參與的會員跟今天在中國大陸任教臺灣學者參與臺灣學會的人數做比較,有數十倍的成長,也提到在最近幾年在大陸來自臺灣的流浪教師在中國大陸成長的速度之快。這個簡單的數據就告訴我們兩岸在經濟社會、教育等方面的發展已經在過去18年在質與量方面有了非常快速的變化。

對今天民進黨以及空心菜的表現,個人衹能夠說我很不齒他們的無能、無心、無德及無恥的言行舉止以及作為。台獨會把臺灣帶向死路的的跡象是越來越明顯了。根據最近的調查結果, 在台灣加入各種不同色彩政黨的百姓只有全台人民的6%, 換句話說百分之六的政黨在掌控台灣的未來; 而絕大多數, 近百分之九十四的無色群眾已經開始覺醒。被民進黨執政之後一路打壓的國民黨,是否能夠利用這一次選舉,在金援缺乏的情況下喚醒臺灣百姓的良知, 這一次是在挑戰台灣百姓的智慧。不過近來愈來愈多階層的民眾開始了解若想脫離生活每況愈下的困境唯有重回接受九二共識,放棄仇中反中的一切作為, 重啟兩岸對話的机制,同時了解唯有唾棄任何政黨政客玩弄民粹及族群對立,由兩年前或許自己錯誤的選擇或是選擇沉默所造成的問題, 開始痛切了解自己手上的選票是否能落實選賢與能才能對自已祈望的安和繁榮末來有實質的影響。若是重跌到地能讓台灣百姓清醒, 那麼這一跤沒有白跌; 但是若是依然選擇盲目聽信台獨的謊言, 放任民進黨為所欲為繼續瞎搞, 那麼只怕會讓和統的時間表更往前推。

其實臺灣百姓,大陸同胞及海外華僑對未來都有一個同樣的憧憬, 那就是希望我們以及未來的世代能有一個繁榮共和有願景與美好的未來。很不幸今天這個願望卻因為台獨以及不負責的臺灣執政黨的自私以及台獨政治神主牌卻變得如此遙遠。

這一段時間在廈門舉辦的兩岸論壇中, 代表國民黨的郝龍斌先生在拜訪中説兩岸不但是一家親,更是一家人。在訪問中他也提到兩岸一家人必須加快務實三通, 從通學、通商及通婚新三通做起.

對這個新三通的呼籲我是完全贊同,但是順序方面我有分別的看法。兩岸的百姓都希望有好日子過,所以如何促進通商創造雙贏應該是最現實以及最快速的一步。在通商這一步,更是必須鼓勵更多大陸企業與臺灣企業直接聯繫合作。跳脫政治意識的捆綁,以及政黨的牽制。回到在商言商,務實的合作。

由於今年氣候很好,所以臺灣的水果大豐收。但是因為空心菜以及民進黨的臺獨意識鎖國,否認九二共識,所以原來兩岸水果市場通流面對了嚴苛封鎖的問題。臺灣的果農在哀嚎,希望能夠把水果重新銷售到中國大陸的聲音是越來越大了。因為我多年在比利時拓展中國茶以及宣揚中華茶文化,所以我很關心兩岸的茶事。我對海峽兩岸的茶區都一再提出了解與建立符合世界標準的農藥殘留標準的重要性。這些年我了解中國政府開始重視此事, 所以在此重申完全支持中國政府加強農藥殘留進口標準的做法。 我更是呼籲這個農殘標準以及做法必須全球一視同仁。因為中國大陸與台灣百姓的身體健康是跟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民一樣的重要。目前兩岸還存在農殘標準不同的問題, 如果臺灣的水果是因為農殘的問題面臨進口的問題,那麼可以由加強溝通來改善及移除日後銷售互通的障礙。

通學這方面,更是必須用各種方面的管道讓臺灣的年輕孩子們以及她/他們的父母瞭解, 唯有及早面對競爭壓力才是未來生存之道。這個夏天臺灣高中畢業生到大陸去申請大學入學的人數以五六倍更或者是更大的倍數在成長中。年輕孩子們的競爭能力必須越早開始越好,所以應該鼓勵更多孩子與家長從初中就開始思考到大陸入學 的必要性。

至於通婚,因為民進黨的仇中政策。所以許多通婚而住到臺灣的一些大陸兒女們面對種族歧視政策問題。其他外籍或是新移民的配偶就沒有那麼繁文縟節的麻煩,說穿了那就是實實在在地用嚴格的條件進行種族歧視之實,說實在我不懂為什麼沒有組織或是團體幫助他們在國際人權法庭上面控告臺灣執政當局違反人權的做法, 爭取他們家人團聚應有的權利。做人應該將心比心,來自大陸的兒女他們的權利是跟來自臺灣的兒女一樣的重要。

如果空心菜真的懂談判, 那麼她應該知道只要她能放下固執己見與面子, 表明態度願意接受九二共識, 希望能有與對岸對話討論兩岸和平的未來, 那麼最好趁著現在她還有談判籌碼的時候趕快與大陸接觸表明願意和談的意願。談判最忌諱的就是時機(Timing), 而機會之窗是不可能永遠開著的. 但是對空心菜是否有此智慧與能力我是持有很嚴重的質疑的。

在和平統一這個議題上面,如果說18年前我們衹是把藍圖与方向畫出來了,那接下來我們就必須完成這條路上前進時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些年兩岸在經濟教育社會安穩上的差異是越來越窄,在許多方面甚至可以說大陸已經超越臺灣了。誠如幾位僑領在會中所提,兩岸對不同的政治理念被迫離鄉與分隔至今已經80年有餘,我們這一代有責任不再讓這一份任務再拖延18年。

由過去18年個人親身體會以及這兩年對臺灣的觀察。我對和平統一終極目標提出個人淺顯的建議:

加強民族文化認同感

其實這個不僅是兩岸應該處理的議題, 更是我們居住於海外的華僑,不分世代必須積極參與的事。比如說,本來今年預定在臺北舉行的百姓論壇,被民進黨以國安,反統戰之名拒絕打算與會的非政府組織/協會的相關人員或者是對中國家族歷史有研究的學者專家申請入台。這個論壇今年是第十年舉行,而且據瞭解,今年是強調朱子顕學的智慧。由於臺灣之行不可行。那麼我建議日後但民間的百姓論壇就在中國大陸舉行。

這個加強民族文化認同的努力應該考慮把這百姓論壇的思想與架構推行在世界各地。讓我們若居於海外的遊子們,也有機會尋根,而尋根不應該只是到國內旅遊安排而已, 我們可以舉辦不同的論壇開放各家族對本身家族文化歷史有更好的瞭解, 學習與認同。臺灣民進黨以及台獨想要扼殺這個民族認同的種子,那麼就讓我們以更積極的方法與步驟讓這個民族認同文化傳承的種子在全世界開花結果。

跳脫中央的政治意識約束,加大城市與城市的直接溝通與合作

像是在廈門舉辦的兩岸論壇,必須擴大的向全世界推展出來。過去幾年在上海與臺北之間辦的雙城論壇,由於這一次。柯文哲以及民進黨之間的曖昧。所以我建議這一次何時在上海或是臺北舉辦的雙城論壇可以選舉結束之後再來決定。否則淪入柯文哲或者是民進黨拿來大做選舉文章騙選票。之後不管是誰當了臺北市市長,個人認為,雙城論壇必須擴大,以更積極,更有誘因的方法進行。而主導權必須是上海。換句話說就是用鄉鎮來圍攻城市, 用城市聯盟來圍攻台獨政權。

反台獨洗腦,刻不容緩

擴大以及鼓勵兩岸更多中學,高中學生之間的創意競賽或是活動。讓更多臺灣的年紀輕的孩子們能及早瞭解中國是他們日後建設未來的一個大市場,讓他們及早意識到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學習環境中他們必須跟大陸年紀輕的孩子們一樣拿出狼性學習的動力跟激勵性。兩岸的年輕孩子對未來都充滿了同樣的憧憬,大陸的年輕人不是他們的敵人,而是可以幫助他們以更大的正面能量來準備自己互相學習的夥伴。

現在台灣有許多年輕的孩子們不滿足被限在月薪22K台幣的困境中, 他們在努力為他們的未來找出路. 而一個未來共同有夢是扭轉的契機。

落實反對兩國論的的政策、方法與態度

從19大會議後大陸提出30項惠台政策,這一次在廈門會談中更是提出60項惠台政策。這些政策的用意都很好,但是落實的方法似乎還沒有趕上。在國內甚至有些單位比如說銀行在不同的城市或是省份是否持臺胞卡或是臺胞證就可以開戶的銀行做法都不一樣。換句話講惠台政策並沒有一個完全一致化的政策執行方法。

因為自己本身持有的臺胞證快到期了,所以前陣子把護照以及原來的臺胞證寄回臺灣請求家人協助更換臺胞卡。在換卡的過程之中,我突然發現一個問題,那個就是為什麼不能夠用臺灣的身份證就可以申請臺胞卡而一定要附上中華民國護照作為附件,這豈不就是另類的證實兩國論了嗎?這一些矛盾點希望借由此次臺灣同學會,向國家相關單位反應,敦請中國政府促請銀行趕快制定全國共同的執行方法。

臺灣的百姓在焦慮中期待他們能看得到,能感受到的確實做法。 所以在此真正希望很快這些。能夠贏得臺灣民心的做法,能夠在各行各業趕快落實。

能力有限的小小個人我則會利用推廣中國茶與宣揚中華茶文化繼續為和平統一盡一份力。

擴展一味同心到一茶同心

至1995年,我開始在比利時教茶,藉由宣揚中華茶文化以期能夠推廣中國質優好茶, 幫中國茗茶在歐洲找到更好的出口。台灣茶以及在臺灣保存的茶文化起源是來自中國移台的先民。在茶中,在茶樹品種的研發歷史中,在茶藝形成演變的歷史過程裡,有良知的茶人都不能夠否定臺灣茶與茶文化是來自福建,在茶與茶文化中兩岸更是不可否定與切割的血脈相連。

在國外公開的演講活動中,臺灣方面當然希望我只講 Taiwan (比如說 Taiwanese Tea Ceremony) 而不是説 China (Chinese Tea Ceremony)。但是我堅持對茶, 對文化與歷史的忠實。 反過來看,中國這邊似乎又是因為我是出生成長于臺灣,又把我劃分到臺灣那邊, 有意無意的區分敵我。雖然我在講茶的時候堅持一中原則,但在實際的推廣與宣揚的努力過程中,我卻時時陷入兩邊都玩弄兩國論的手法中。

為了幫助中國茶驗明正身是安全質量優良的好茶。所以從前年開始我決定選擇國內的好茶參加國際品質以及絕佳風味評定。

  • 第一次我選擇了臺灣茶農用臺灣的茶樹,在安溪種植以及製作的東方美人烏龍以及蜜香紅茶參加評比,結果分別獲得將近90分兩顆金星的評比。
  • 第二年我拿的一款是福建純生態種植的有機傳統碳培烏龍,而另一款是臺灣傳統凍頂烏龍,這兩款傳統的烏龍也都拿到近90分, 獲得兩顆金星的評比。

很高興前兩次海峽兩岸殷勤努力的茶農朋友們大力支持提供茶葉與願意共同分享責任與義務。

  • 今年則是自己獨資拿福建武夷奇種中的石乳參加國際品質與最佳風味評比,這一款岩茶得到近90分的高評, 又得兩顆金星的評比。

不是我不信任國內農殘檢驗報告, 但是歐盟地區的檢驗報告更具有說服力. 我堅持每一款茶都必須在歐盟經過農藥殘留檢驗,所以我們可以拿出清楚的科學性檢驗數據來證明中國茶是安全的,是合乎歐盟農藥殘留量標準的好茶。

這一切的努力都是我默默的在做。過去就有關心我的朋友笑我是敗家女。甚至有人質疑或者是批評我努力的原因後面有什麼意圖。那些人的批評與指教我都有聽到, 我拒絕茶圈內惡鬥, 我依然堅持以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為中國茶以及中華茶文化努力。若是問我在想甚麼. 其實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自1995年開始在比利時教茶以來,我就警覺到雖然中國茶葉在18世紀時候就出口到歐洲,但是都是在衝數量的傳統貿易形態下進行,中國茶的形象就在低價的情況下受到許多誤用, 誤解。為此, 我為中國茶喊冤而覺不捨。

從一開始我堅持的就是一味同心的信念,今天我更堅定相信自己必須以實際行動推廣一茶同心的理念來促進世界大同。

為了茶,為了中國茶,我會繼續堅持。

為了中國廣大的人民當然也包括臺灣百姓, 我衷心期望他們能夠有一個平穩祥和繁榮的未來,所以對兩岸和統的議題我選擇不沉默,反而將以積極的態度以及行動來倡導以及支持和平統一的大業。

一切努力,不為掌聲,不為讚賞,只為心安。

比利時中華茶文化協會,創會人,蕭美蘭敬上。

茶與人生學習

生活周遭有太多閒言閒語,爭論吵雜,攪亂我們的心。經常我們面對的一個挑戰就是時間不夠,我們每天的掙扎似乎就在如何滿足他人而在不知不覺中忘了自己。有時在大聲疾呼的宣稱一切是為了自己的時候其實下意識還是在希望獲得他人的注意與贊同. 當努力應付他人的對我們的期望或是批評, 努力希望獲得他人的注意或是贊同時, 我們面對自己的時間卻被縮短了。我們漸漸的讓我們把太多的時間以及精力被為了滿足應付他人所做的努力中消耗了,忘了讓我們無憂無慮簡單快樂的初心, 甚至開始質問“我是誰”,以及“生活的目的是什麼”。

人生的方向說實在不是那麼的困難, 因為最終的目標祇有一個,而道路有千百條。同樣的, 問題有一個,但是不同的解決方法有很多。你的選擇是什麼? 其中的對錯誰能斷定呢,選擇就衹是一種選擇的過程。結果是要自己面對以及處理,負責。

當年在1985年開始我在茶中找到自己及學習的方向,1991年移居國外遠離家鄉在茶中深刻體會穩定自己是希望能建立一個新開始的重要性; 2002年面對家庭钜變以及極端焦慮的時候我驟然警覺那個能夠讓我快樂的簡單的我卻在多年努力想滿足他人, 應付他人時不知不覺被掩埋。那一份失去自我的空虛以及恐懼讓我變得脆弱不堪。當警覺時, 心中只想把過去那個簡單快樂的兒童初心找回來,通過不斷的反省反思讓我更堅定的擁抱當年快樂的茶心。重新投入當初讓我感動的初心,

當年站在似乎即將 Burn out 的十字路口時, 安定我心的最早的初心就是茶; 喜歡那純然的茶香與有層次感的香與味, 喜歡被茶感動的那份簡單歡喜,學茶時心中那份跳耀,也是那份被茶感動的童心讓我在1995年開始思考如何跟大眾分享更多與茶與中華茶文化相關的美跟智慧。2002年那場人生跌倒中我再一次在茶中找回自己,這一次跟1985年的差別就在我的方向很清楚, 而我更有意識的堅定決定繼續前續1985年找到方法, 以堅定不拔的毅力過好每一天, 踏踏實實地確定不再迷失自己。

中華文化説短有5000年,說長可能更長,因為考古學家們還在繼續的幫我們找真相。然而我們中華文化所累積出來的智慧豐富,真的是高於世界每一個民族,文化,國家及地區,中華文化有更多精彩, 豐富內涵與強調祥和的融合性。 中國儒家文化中所強調的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中大概除了射與茶無關之外, 其他都可以由茶中去一一體會, 學習, 體驗與展現. 而《易经》中的君子四德 –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體,利物足以和義,貞國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又是每一德皆可以以茶進行養德遠害的學習與落實.

學茶的最佳方式就是從愛茶與品茶開始, 因為最好的老師就是茶, 如何用心凝聽茶細說她的神奇要看我們的悟覺; 學茶文化, 先重內心對文化的了解與喜愛開始, 知行合一, 毅力與決心的持續反覆是有絕對的必要.

書別儘往死裡唸, 茶別自己一人喝乾了, 人生學習不就這麼簡單嗎?

在世界諸多文明之中,唯有中國文化最強調玉的美。自古我們知道”黃金有價,玉無價”。相信大家都聽過《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一句古話把找出初心的過程說得再貼切也不過了。當然有人把這句話的詮釋拘限於在書中找美女^_^ 自然是有人希望在書中找到美女或是黃金屋, 畢竟每人各有所求, 而激動每個人學習的動力是不一樣的 ^_^.  在學習環境中的精采與樂趣不就是因為這些差異的存在嗎?

在苦難的過程之中找回自己的茶心時我深刻體會到,衹要用心, 虔心, 堅持努力那麼就可以在不斷的學習之中發現好多好多玉原石,這些玉的原石必須經過經年累月不斷的努力,處理終將成為潤華有韵的美玉。

在學茶的路途上何須追著晶亮光鮮的鑽石跑? 我這一顆小小的茶心只要能呵護那粒難得的玉原石, 能努力持續的磨亮, 能將一塊老玉磨出蓮花般的純淨與柔和光澤,那麼一生之中的快樂就可以無限。夫複何求。

喫茶去.